在当今的消费市场中,得物凭借其在潮流领域的影响力,吸引了众多消费者。然而,近来却有不少消费者反映,在得物平台遭遇了欺骗行为,令人气愤不已。
得物存在的欺骗手段之一,便是在商品描述上玩猫腻。许多消费者满怀期待地购买心仪商品,收到后却发现实物与平台展示的图片和描述严重不符。比如,宣传图上的衣物色泽鲜艳、版型完美,可实际到手的却是颜色暗淡、尺寸偏差,质感更是大打折扣。这种虚假描述,无疑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公然侵犯,让消费者如同雾里看花,陷入了得物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。
售后处理的拖沓与敷衍也是得物饱受诟病的问题。当消费者发现商品问题要求退换货时,得物的客服往往不能及时响应,推诿扯皮现象频发。即便消费者提交了清晰的证据,说明商品存在的质量或描述不符问题,得物仍可能以各种理由拒绝合理诉求,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。这不仅浪费了消费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更让消费者在这场消费纠纷中处于弱势地位。
更为严重的是,得物在鉴定环节的权威性也受到质疑。有消费者反映,在得物购买的所谓“正品”,经其他专业机构鉴定并非正品,而得物却坚称自己的鉴定流程无误。这使得消费者对得物的信任大打折扣,花了正品的价格,却可能买到质量存疑甚至是假冒伪劣的商品。
面对得物的这些欺骗行为,消费者不能再默默忍受。首先,要积极收集证据,无论是商品图片、视频,还是与客服的聊天记录等,都要妥善保存,以备后续投诉之需。其次,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等相关机构投诉,借助外部力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同时,在社交平台上曝光得物的不良行为,让更多消费者提高警惕,避免重蹈覆辙。
得物作为潮流消费平台,本应引领健康、诚信的消费风尚,而不是成为欺骗消费者的“帮凶”。只有彻底整治这些欺骗行为,得物才能重拾消费者的信任,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得更远。
107.42MB
点击查看27.93MB
点击查看46.32MB
点击查看50.75MB
点击查看36.86MB
点击查看117.32MB
点击查看